车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车蜡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碳排放交易水土不服深圳现中国首个强制碳市场-【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08:07:52 阅读: 来源:车蜡厂家

碳排放交易“水土不服” 深圳现中国首个强制碳市场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开放首日完成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相关预测称,通过7省市试点,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目前深圳已首先启动强制碳交易市场,同时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等省市也都在积极筹备碳排放权交易。”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告诉记者,“今年末到明年年初,各试点城市的碳交易市场也将会陆续开展。”

所谓碳排放交易即将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商品一样进行交易,政府在交易进行之前需要事先确定好当地的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各个企业。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开放首日完成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相关预测称,通过7省市试点,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而国家发改委早在2011年10月就曾下发通知,批准上述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要求在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

“从目前情况来看,碳排放权交易还都是以地区方式来进行操作的,它们的一些配额的交易只能停留在本省或者本市,要形成全国性的交易市场,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长期从事低碳减排研究工作的郑江灼告诉记者。

在郑江灼看来,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低碳减排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目前这种运行模式在国内刚刚起步,因此必然会存在一些还不是很成熟的地方,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逐步完善相关机制。

难以点燃的积极性

“深圳启动的碳交易市场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一个强制碳市场’。”中国低碳咨询领先机构碳阻迹公司创始人晏路辉告诉记者,“之前北京、上海、天津都有环境交易所,但基本都是基于自愿减排的项目级碳交易方式,因为没有政策的推动,可以说是有场无市。”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

郑江灼告诉记者,在国内碳交易市场没有正式形成之前,相关交易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很多业主都不会主动地选择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易。

“国内交易平台往往挂出来的交易很多,但真正能够达成交易的还是比较少的。”郑江灼表示。

“此前深圳交易所开启交易之前,曾有800家企业参与的说法,结果后来参与的才635家,因为有些企业是不愿意参加的。”郑江灼对记者表示,“还有的甚至可能非常不配合,而如果这样的话,也很难对其碳排放情况进行盘查,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而在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资讯行政部副部长胡若丝看来,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如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仅有益于环境保护,同时也意味着自身能源利用率的提升和能耗的降低,对于企业自身也是件好事。

此外,这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还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前瞻性的利好。

据胡若丝介绍,例如参与天津开发区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试点项目的试点企业,均可免费参加ISO14064企业温室气体盘查资质培训并获得资质证书。将来等国家出台了和碳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后,可能会要求企业必须要有这方面资质的人员,因此企业积极参加培训,也是在为自身发展做长期准备。

下一个资本炒作市场?

陈海鸥告诉记者,欧美的碳交易市场以期货为主,而深圳目前还只限于现货交易,交易所未来将与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合作,加强碳排放权的衍生品开发,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深圳碳市场。

因此,曾有部分人士担忧,深圳作为国内首个允许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的交易市场,是否会推高碳交易价格,让其最终沦为一个资本炒作市场,而碳减排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

而在郑江灼看来,这种担心在目前情况下来讲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深圳的确允许各种投资参与,但并没有很多人去交易所注册账户,可以说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郑江灼告诉记者。

晏路辉也认为:“碳市场成为一个资本炒作的市场,确实有这样的可能,但目前看来还没有特别明显的迹象。必须有了稳定的供求关系,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投资者也不会轻易进入一个还不成熟的市场。”

那么,如果未来中国要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是否会存在更大困难呢?

郑江灼认为,除了目前试点城市的碳交易市场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以外,国外很多地区也都是根据各自特点去进行碳交易安排的,一个地区要结合一个地区的情况,因此想要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的确并不容易。

曾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任职的清华大学教授段茂盛也曾对媒体表示,全国碳交易体系建立将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指标分配的公平性、基础数据建立等等。

段茂盛指出,目前全国体系建立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第一是数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是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政府需要通过进行必要的事后调整等调控手段来应对上述的不确定性。

配额管理考验智慧

“碳交易是国家乃至全球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市场化手段,可以给企业压力和动力来进行节能减碳,从而最终实现国家的碳减排目标。”晏路辉对记者表示。

据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介绍,作为中国第一个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平台,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实行会员制,除了管控企业自动成为交易会员外,还设有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会员。

按照试点的规则,管控企业每年最多可以出售配额的10%,比如100万吨配额,最多可售出10万吨。但如果企业减排到80万吨,则可将差额20万吨全部售出。

陈海鸥还表示,2013年至2015年是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碳交易的试点阶段,其间实行配额免费分配。即企业可以通过深圳排放权交易平台购买或出售持有的配额,但需在每年度规定时间内,上缴与上一年度实际碳排放量相当的配额,以此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

郑江灼认为,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即配额的发放要有个相应的松紧说法。

“如果配额过多,企业排放量比配额还要少,那么碳排放权也就没有市场可言了。”郑江灼表示。

据悉,此前欧盟就曾遭遇因配额过多乃至泛滥,导致其碳价格猛跌,并最终陷入了碳市场萎缩的困境。

因此,在郑江灼看来,中国应该充分吸取欧盟此前的教训,发放的配额要跟当地具体减排量挂钩。

“配额分配应该最好偏紧一些,到一定时候可以再做调整,如果是很松的话,就可能会重蹈欧盟的覆辙;当然如果过紧,也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郑江灼告诉记者。

进场需要相关制度完善

虽然参与碳交易对企业来讲存在着诸多利好,但在郑江灼看来,想要让企业很快就提高其低碳减排意识,目前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也曾透露过一组数据,针对是否参与碳交易市场,他们对120多家企业展开过问卷调查,有80%的企业选择的是等待观望。

“在市场上要有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如果没有约束的话,很多企业往往是不可能真正去进入一个市场的。”郑江灼表示。

而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相关交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强制性交易的特点。

郑江灼也认为,只有通过强制力这种方式来约束企业,才能够使这个市场能够真正形成。

因此,郑江灼提出,想要建立完善的碳交易体系,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惩罚机制,由此引导企业真正参与到低碳减排的事业中来。

“虽然目前十二五规划里有着节能减排的相关表述,但对气候这块领域还没有详细的立法。”郑江灼告诉记者,“政府可能会给企业一定压力,比如企业没有完成相关低碳减排指标的话,相关部门要对企业进行罚款,企业要申请项目则不予以审批等,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指导。”

郑江灼表示,这样一来节能减排事业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稳定层面,而如果相关部门或者企业没有很好地履行自身义务,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后果,其实还不是很明确,也往往因此给相关问题的处理带来诸多不便。

自动化触摸查询一体机

麦芽酚湖北生产厂家

吉林长春水处理絮凝剂

其他商业设备